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
構成作業

顏水龍先生是台灣重量級的本土畫家,與郭柏川、楊三郎、李石樵、李梅樹,陳澄波等台灣留日前輩美術家人齊名。同時也是一位工藝美術家、教育家、原住民藝術研究者。在台灣前輩畫家當中,顏水龍可謂是具備多方位才能的一位藝術家。除了繪畫本身的造詣之外,
對於台灣的美術教育、工藝美術的推動,都有相當程度不可磨滅的貢獻(註 1)。在顏水龍的作品中,可以看出對於藝術相當的執著與熱愛;他曾考察本土的手工藝,並設計出許多運用多元本土材料的工藝品,顏水龍並教導當地製作工藝品,改善生活環境,而這些精神,卻深深
影響著台灣的藝術發展。本文從顏水龍的生平、習藝背景和創作風格分析其對台灣的影響力。 

1945 年,被聘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(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)建築工程學科助教授,教授素描與美術工藝史,專門推廣台灣工藝美術作品。1950 年起開始設計包裝及商標,為台中太陽堂打開知名度,也讓國人對包裝及商標開始重視,因此讓當時台灣的經濟有了一道曙光。1951 年至 1968 年間顏水龍先生致力於美術、工藝的教育和推廣,除了受聘於國立藝專、台南家專美工科、東方工專建築、工業設計與美工教授之外還創設了南投縣工藝研習班、台灣手工業推展中心。在 1961 年,又為台灣開啟另一扇窗,創作許多馬賽克壁畫,讓台灣得公共藝術興起,因為顏水龍先生不斷的創造新藝術風格,並跨越領域,藝術與生活傳統結合,不僅對台灣藝術帶來很大的改變,並讓我們的生活注入一個新力量與基礎。(分享:顏水龍大師的馬賽克壁畫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